”不就是小乔出嫁、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吗?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哪怕是再风流的人物也终究逃不过大浪淘尽的命运,到头来依旧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再风云的历史、再辉煌的历史那都是灰飞烟灭,罢了、罢了。“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月来客栈,我是掌柜涂伊。
今天是2022年6月25日农历壬寅年五月廿七日星期六。在上一篇文章中涂伊介绍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扑入狱,后经多方力保才免除一死下放黄州,而这段经历也成为了苏轼人生路上的一次重大转折。不过在黄州的数年也是苏轼思想发生转折的时期,也是他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时期。
在苏轼被贬黄州后于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和十月先后两次游览赤壁,并创作了三篇文学巨作,分别是上一篇文章中介绍到的《前赤壁赋》和即将介绍的《赤壁怀古》以及下次将会介绍的《后赤壁赋》。这三篇文章也逐一见证了苏轼从一开始的愤懑、不得志到慢慢走向了豁达、开朗与通透的心路历程。
背景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宋神宗贬谪到黄州(今湖北黄冈),于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写下了这篇作品。通过对赤壁的雄奇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三国的周瑜谈笑破敌的英雄业绩的向往,抒发了诗人凭吊古迹而引起的自己功业无成而白发已生的感慨。
内容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lěi)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liǎo),雄姿英发。
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qiáng lǔ)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fà)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huán)酹(lèi)江月。
注释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
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大江:指长江。
淘:冲洗,冲刷。
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故垒(lěi):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雪:比喻浪花。
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小乔初嫁了(liǎo):《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
雄姿英发(fā):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羽扇纶(guā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樯橹(qiánglǔ):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橹,一种摇船的桨。“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虏”,又作“狂虏”。
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
“多情”二句:“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的倒文。
华发(fà):花白的头发。
一尊还(huán)酹(lèi)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尊:同“樽”,酒杯。
强虏:强大之敌,指曹军;
虏:对敌人的蔑称。
译文
大江之水不断地滚滚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好像就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岸边乱石林立,像要刺破天空,惊人的巨浪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小乔刚刚嫁给了他做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47岁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通过对赤壁的雄奇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三国的周瑜谈笑破敌的英雄业绩的向往,抒发了诗人凭吊古迹而引起的自己功业无成而白发已生的感慨。
这首词上片咏赤壁,下片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苏轼这首《念奴娇》,无疑是宋词中的有数之作。立足点如此之高,写历史人物又如此精妙,不但词坛罕见,在诗国也是不可多得的。《念奴娇》起笔高唱入云,气势足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相侔(móu),而且词境壮阔,在空间上与时间上都得到极度拓展。江山、历史、人物一齐涌出,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
他一下笔就高视阔步,气势浑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细想万千年来,历史上出现过多少英雄人物,他们何尝不煌赫一时,俨然是时代的骄子。谁不赞叹他们的豪杰风流,谁不仰望他们的姿容风采!然而,"长江后浪推前浪",随着时光的不断流逝,随着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如今回头一看,那些"风流人物"当年的业绩,好像给长江浪花不断淘洗,逐步淡漠,逐步褪色,终于,变成历史的陈迹了。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上面已泛指"风流人物",这里就进一步提出"三国周郎"作为一篇的主脑,文章就由此生发开去。"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这是现场写景,必不可少。一句说,乱石像崩坠的云;一句说,惊涛像要把堤岸撕裂;由于乱石和惊涛搏斗,无数浪花卷成了无数的雪堆,忽起忽落,此隐彼现,蔚为壮观。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之士。这长江,这赤壁,岂能不引起人们怀古的幽情?于是,由此便逗引出下面一大段感情的抒发了。"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作者在这里单独提出周瑜来,作为此地的代表人物,不仅因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是关键性人物,更含有艺术剪裁的需要在内。“小乔初嫁”看似闲笔,而且小乔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特意插入这一句,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 ,春风得意。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刚中有柔,与篇首“风流人物”相应。
"羽扇纶巾",这四个字,充分显示周瑜的风度闲雅,是"小乔初嫁了"的进一步勾勒和补充。"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从这里就转入对个人身世的感慨。"故国神游",是说三国赤壁之战和那些历史人物,引起了自己许多感想,就好象是自己的灵魂向远古游历了一番。"多情",是嘲笑自己的自作多情。由于自作多情,难免要早生华发(花白的头发),所以只好自我嘲笑一番了。在这里,作者对自己无从建立功业年纪又大了,对比起周瑜破曹时只有三十四岁,仍然只在赤壁矶头怀古高歌,不能不很有感慨了。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于是只好旷达一番。反正,过去"如梦",现在也是"如梦",还是拿起酒杯,向江上明月浇奠,表示对它的敬意,也就算了。这里用"如梦",正好回应开头的"浪淘尽"。因为风流人物不过是"浪淘尽",人间也不过"如梦"。又何必不旷达,又何必过分执着呢!
诗人是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虽然书写失意,然而格调却是充满了豪迈。人生有时就是这样,并不能做到事事如意,也很难做到像公瑾那样在而立之年就建功立业小乔初嫁。不过那又如何呢?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们只需要把我们自己能够控制的东西努力做好就行了,而对于那些我们无法掌控的事物又何须过于执着徒增烦恼呢?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此结束,祝大家周末愉快。我是涂伊,我们月来客栈见!
引用
[1] 古诗文网
这里贴一个康震老师讲解的赤壁怀古,很有意思。喜欢赤壁怀古的朋友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