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月来客栈,我是涂伊。

今天是2021年11月6日农历九月初二星期六。今天涂伊继续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唐代诗人杜子美「三吏三别」中的第三首歌行体古诗《潼关吏》。此诗借潼关吏之口描述了潼关独到的天险,表达了诗人对当初桃林一战溃败的遗憾,希望守关将士们一定要以史为鉴,好好利用潼关天堑保卫长安的安全。

潼关吏
[唐] 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yú):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yú)。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jǐ),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背景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冬,郭子仪收复长安和洛阳,旋即(不久)便和李光弼、王思礼等九节度使乘胜率军进击,以二十万兵力在邺城(即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包围了安庆绪叛军,局势十分可喜。然而昏庸的唐肃宗李亨对郭子仪、李光弼等领兵并不信任,诸军不设统帅,只派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使诸军不相统属,又兼粮食不足,士气低落,两军相持到次年春天,史思明援军至,唐军遂在邺城大败。此时安史叛军乘势进逼洛阳,如果洛阳再次失陷叛军必将西攻长安,那么作为长安和关中地区屏障的潼关势必有一场恶战。杜甫经过这里时,刚好看到了紧张的备战气氛,遂写下了这首《潼关吏》。

注释

潼关:在华州华阴县东北,因关西一里有潼水而得名。 草草:疲劳不堪之貌。
何:多么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上句言坚,下句言高。城在山上故曰万丈余。 备胡:指防备安史叛军。 要:同“邀”,邀请。 连云列战格:自此句以下八句是关吏的答话。连云言其高,战格即战栅(zhà),栅栏形的防御工事。 西都:与东都对称,指长安。 丈人:关吏对杜甫的尊称。 艰难:战事紧急之时。
奋:挥动。 桃林,即桃林塞,指河南灵宝县以西至潼关一带的地方。 哥舒:即哥舒翰。

三年前,占据了洛阳的安禄山派兵攻打潼关,当时守将哥舒翰本拟坚守,但为杨国忠所疑忌。在杨国忠的怂恿下,唐玄宗派宦官至潼关督战。哥舒翰不得已领兵出城,结果全军覆没,许多将士被淹死在黄河里。

译文

士卒劳役是多么劳苦艰辛,在潼关要道筑城。大城比铁还要坚固,小城依山而筑,高达万丈。请问潼关吏:你们重新修筑潼关是为了防御叛军吗?潼关吏邀请我下马步行,为我指着山隅为我介绍情况:那些防御工事高耸入云端,即使飞鸟也不能越逾。胡贼来犯只要据守即可,又何必担心西都长安呢。您看这个要害的地方,狭窄到只能一辆车子通过。在战事紧急时挥动兵器拒守,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呀。不过令人哀痛的是桃林塞那一败仗,唐军死伤极多,惨死黄河。请嘱咐守关诸将领,千万别蹈哥舒翰仓促应战的覆辙。

赏析

此诗开头四句是对筑城的士兵和潼关关防的总写。漫漫潼关道上,无数的士卒在辛勤地修筑工事。放眼四望,沿着起伏的山势而筑的大小城墙,既高峻又牢固,显示出一种威武的雄姿。一开篇杜甫就用简括的诗笔写出唐军加紧修筑潼关所给予他的总印象。

紧接着“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这两句引出了“潼关吏”。胡,即指安史叛军。“修关”何为其实杜甫是不须问而自明的。这里故意发问而且又有一个“还”字,暗暗带出了三年前潼关曾经失守一事,从而引起人们对这次潼关防卫效能的关心与悬念。接下来,本应该是潼关吏的回答了。可是他似乎并不急于作答,却“要(邀)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从结构上看,这是在两段对话中插入一段叙述,笔姿无呆滞之感。然而更主要的是这两句暗承了“修关还备胡”。杜甫忧心忡忡,而那位潼关吏看来对所筑工事充满了信心。他可能以为这个问题不必靠解释,口说不足为信,还是请下马来细细看一下吧。他首先指看高耸的山峦说:“瞧,那层层战栅,高接云天,连鸟也难以飞越。敌兵来了,只要坚决自守,何须再担心长安的安危呢!”他又兴致勃勃地邀请杜甫察看最险要处:老丈,您看那山口要冲,狭窄得只能容单车通过。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紧接关吏的话头,杜甫却没有赞语,而是一番深深的感慨,因为他并没有忘记“前车之覆”。

三年前,占据了洛阳的安禄山派兵攻打潼关,当时守将哥舒翰本拟坚守,但为杨国忠所疑忌。在杨国忠的怂恿下,唐玄宗派宦官至潼关督战。哥舒翰不得已领兵出战,结果全军覆没,许多将士被淹死在黄河里。睹今思昔,杜甫余哀未尽,深深觉得要特别注意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慎”字意味深长,它并非简单地指责哥舒翰的无能或失策,而是深刻地触及了多方面的历史教训,表现了诗人久久难以消磨的沉痛悲愤之感。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此结束,祝大家周末愉快。我是涂伊,我们月来客栈见!

引用

[1] 西窗烛
[2] 古诗文网
[3] https://baike.sogou.com/v75898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