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céng)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或许确实是江山景色发生了变换,但或许也是苏轼在暗示自己这一路来心境上的巨大变化。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月来客栈,我是掌柜涂伊。

今天是2022年7月2日农历壬寅年六月初四星期六。在前面两篇文章中,掌柜分别介绍了大文豪苏轼被贬黄州第一次游览赤壁时所做的《前赤壁赋》以及《赤壁怀古》。在接下来的这篇文章中,涂伊将会为大家介绍苏子瞻第二次夜游赤壁时所作的《后赤壁赋》。相较于前赋的谈玄说理,后赋却是以叙事写景为主;前赋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赋则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同时,两篇文章均以"赋"这种文体写记游散文,一样的赤壁景色,境界却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诗情画意,都给人以壮阔而自然的美的享受。

背景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宋神宗贬谪到黄州(今湖北黄冈)。

22061837461

宋神宗元丰三年二月初一,苏东坡终于抵达了黄州贬所。这一年的寒食节是在三月初七,他初到黄州就没有错过寒食节。到元丰五年二月廿八已经是他在黄州度过的第三个寒食节,此时他写了非常著名的《寒食诗》(又名《寒食帖》)。在写完《寒食诗》不久之后,同年三月七日又写了著名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在四个多月之后,于黄州赤壁写了著名的《前赤壁赋》以及《念奴娇·赤壁怀古》。当年十月十五日,苏轼与朋友再次夜游赤壁,又写下了今天要介绍的《后赤壁赋》。从《寒食诗》到《定风波》到《念奴娇》再到《前/后赤壁赋》,完整的记录了苏轼到黄州以后的心态变化。

内容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gāo)。二客从予黄泥之坂(bǎn)。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①是岁:这一年。②望:十五;既望:十六。③雪堂:苏轼在黄州所建的新居,离他在临皋的住处不远,在黄冈东面;因为堂在大雪时建成,画雪景于四壁,故名“雪堂”。④临皋:亭名,在黄冈南长江边上;苏轼初到黄州时住在定惠院,不久就迁至临皋亭。⑤黄泥之坂:黄冈东面东坡附近的山坡叫“黄泥坂”;坂,斜坡,山坡;文言文为调整音节,有时在一个名词中增“之”字。⑥木叶:树叶。⑦行歌相答:边行边吟诗,互相唱和。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⑧已而:过了一会儿。⑨如此良夜何:怎样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呢?如……何,怎样对待…… 。⑩薄暮:傍晚,太阳将落天快黑的时候。⑪顾:但是,可是。⑫安所:何所,哪里。⑬谋诸妇:谋之于妻,找妻子想办法;诸,相当于“之于”。⑭不时之须:随时的需要;“须”通“需”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即使有酒也没有菜肴。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22062511627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丰子恺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céng)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lǚ)巉(chán) 岩,披蒙茸(róng),踞(jù )虎豹,登虬(qiú)龙,攀栖(qī)鹘(hú)之危巢,俯冯(píng)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huà)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qiǎo)然而悲,肃然而恐,凛(lǐn)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liáo)。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cháng )缟(gǎo)衣,戛(jiá )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⑮断岸千尺:江岸上山壁峭立,高达千尺。⑯摄衣:提起衣襟摄,牵曳。⑰履巉岩:登上险峻的山崖;履,践,踏。⑱巉岩:险峻的山石。⑲披蒙茸:分开乱草;蒙茸:杂乱的丛草。⑳踞:蹲或坐。㉑虎豹:指形似虎豹的山石。㉒虬龙:指枝柯弯曲形似虬龙的树木;虬:龙的一种;登虬龙是说游于树林之间。㉓栖鹘:睡在树上的鹘;栖,鸟宿;鹘,意为隼(sǔn),鹰的一种。㉔俯冯夷之幽宫:低头看水神冯夷的深宫;冯夷:水神;幽:深。㉕“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这只是说,上登山的极高处,下临江的极深处。㉖划然长啸:高声长啸;划有“裂”的意思,这里形容长啸的声音。㉗悄然:静默的样子。㉘肃然:因恐惧而收敛的样子。㉙留:停留。㉚反:同“返”,返回。㉛放:纵,遣;这里有任船飘荡的意思。㉜横江东来:横穿大江上空从东飞来。㉝玄裳缟衣:下服是黑的,上衣是白的:玄:黑;裳:下服;缟:白;衣:上衣;仙鹤身上的羽毛是白的,尾巴是黑的,所以这样形容。㉞戛然:形容鹤雕一类的鸟高声叫唤的声音。㉟掠:擦过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22062511628

缂丝仇英后赤壁赋图卷

须臾(yú )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 pián)跹(xiān),过临皋之下,揖(yī )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chóu)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yé)?”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㊱须臾:一会儿。㊲羽衣蹁跹:穿着羽衣(道士穿的用鸟羽制成的衣服),轻快地走着;蹁跹:一作“翩仙”。㊳揖予:向我拱手施礼。㊴呜呼噫嘻:这四个字都是叹词,也可以呜呼,噫,嘻分开用,或者呜呼,噫嘻分开用。㊵畴昔之夜:昨天晚上;畴:语首助词,没有实在的意思;昔:昨。㊶过我:从我这里经过。㊷非子也耶:不是你吗?“也”在这里不表示意义,只起辅助语气的作用。㊸顾:回头看。㊹寤:觉,醒;寐:睡,睡着;例如寤寐思服。

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着从我这里经过的人,不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有人评价说《后赤壁赋》好像完全是在写景一丝一毫也没有提到苏轼自己,但更多人却认为是苏轼豁达后的一种表现。虽然表面上是在写景,可处处透露着自己的人生写照。“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这不像是自己想要追求实现人生抱负的过程吗?“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这难道不像是说自己在历经迫害时的恐惧与后退?“适有孤鹤,横江东来。”时夜将半真的恰好有一只仙鹤横江东来?这会是苏轼在与自己对话吗?到底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可能也就只有苏轼自己清楚了。

涂伊在第一次读《后赤壁赋》时同样也觉得它既没像前赋那样在文风上让人读起来抑扬顿挫、意犹未尽的感觉;也没有像前赋那样在内容上充满了人生哲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等等,不过多读了几遍之后好像略微领略到了另外一番意境。但离苏轼所要描述的豁达那应该还差了十万八千里,不过随着阅历的充实,当涂伊再次读起前后赤壁赋时,应该还会有别样的体会。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此结束,祝大家周末愉快。我是涂伊,我们月来客栈见!

参考

[1]缂丝仇英后赤壁赋图卷: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embroider/229989.html

[2] 苏东坡《后赤壁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U4y1P79N?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3] 苏轼《后赤壁赋》:想不开的时候,就读读苏东坡: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Z4y1k7hd?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4]http://www.guoxuedashi.net

[5]https://www.zdic.net

[6]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