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相思之症到来的时候什么时刻才最为强烈呢?是灯半昏半暗之时,是月亮半明半亮之时。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月来客栈,今天是2021年7月2日,农历五月廿三。爱情是一个从古到今,从生命伊始就存在的话题。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牛郎与织女、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等等。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无一不是经典,也无一不是传奇。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一首由元代作家徐再思所作,描写女子相思之情的曲子——折桂令·春情(也作 蟾宫曲·春情)。
徐再思·元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背景
《折桂令·春情》是元代散曲家徐再思所作的一首曲。徐再思在故国沦陷后,开始追寻古代隐士的足迹,寻找自我解脱的良方。从一开始的执著追求到最后回归自我,隐居江南。这处处是春、宜酒宜诗的江南风光让作者作者陶醉其间,并以清新柔婉的笔峰抒写下此曲。
注释
身似浮云:形容身体虚弱,走路晕晕乎乎,摇摇晃晃,像飘浮的云一样。
余香:指情人留下的定情物。
盼千金游子何之:殷勤盼望的情侣到哪里去了。何之:往哪里去了。
千金:喻珍贵。千金游子:远去的情人是富家子弟。
证候:即症候,疾病,此处指相思的痛苦。
译文
生下来的时候还不会相思,才学会相思,便害上了相思。身体像飘浮的云,心像纷飞的柳絮,气像一缕缕游丝。空剩下一丝余香留在此,心上人却已不知道在哪里去留。相思病症候的到来,什么时候才最为猛烈呢?是灯光半昏半暗之时,是月亮半明半亮之时。
赏析
全曲描写一位年轻女子的相思之情,首三句说少女陷入了不能自拔的相思之病;次三句极表少女处于相思中的病态心理与神情举止;后二句则点出少女害相思病的原因;最后以既形象又含蓄的笔墨透露出少女心中所思。该曲连用叠韵,婉转优美,兼之妙语连珠,堪称写情神品。历代刻画相思的诗文何止万千,但是《折桂令·春情》在描摹相思之情上可谓入木三分,极富个性。全曲一气流走,平易简朴而不失风韵,自然天成极尽相思之状。
“平生不会相思”三句,说明这位少女尚是初恋。情窦初开,才解相思,正切合“春情”的题目。因为是初次尝到爱情的琼浆,所似一旦不见情人,那相思之情便无比深刻和真诚。“身似浮云”三句,是漂亮的鼎足对。“身似浮云”表现了少妇坐卧不宁的心态;“心如飞絮”表现了少妇的魂不守舍;“气若游丝”表现了少妇因思念而恹恹欲病的形态。作者通过对少妇身、心、气的描写,将少妇“便害相思”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短短几句,就足见女主人公的相思之苦、恋情之深。
“空一缕余香在此”,乃是作者的比喻之词,形容少女孤凄的处境。著一“空”字,便曲尽她空房独守,寂寞冷落的情怀;“一缕余香”四字,若即若离,似实似虚,暗喻少女的情思飘忽不定而绵绵不绝。至“盼千金游子何之”一句才点破了她愁思的真正原因,原来她心之所系,魂牵梦萦的是一位出游在外的高贵男子,少女日夜思念盼望着他。
最后四句是一问一答,作为全篇的一个补笔。“证候”是医家用语,犹言病状。因为上文说到少女得了相思病,故此处以“证候”指她的多愁善感,入骨相思,也与上文“害”字与“气若游丝”诸句给合。作者设问:什么时候是少女相思最苦的时刻?便是夜阑灯昏,月色朦胧之时。这本是情侣们成双作对,欢爱情浓的时刻,然而对于独一身的她来说,忧愁与烦恼却爬上了眉尖心头。
总结
这首曲读起来真是让人朗朗上口,那种感觉真是妙到无与伦比,这也是涂伊在第一次见到这首曲后就没能忘记的缘故。特别是开篇“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三句一气呵成,同押一个“思”字,真是妙哉妙哉。一句诗读起来美与否,押韵往往占了很大的比重,例如“挑兮达兮在城阙兮”、“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这种抑扬顿挫的感觉,读起来无不让人觉得心情愉悦。接着,“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三句以递进的关系更是将这种相思之情推到了极点,犹如患病一般难以排遣。最后,“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四句则将整个相思的氛围烘托地淋漓尽致。灯半昏、月半明,任谁处在这样的环境愁绪不会油然而生呢?
今天的内容就到此结束,我们月来客栈见,祝大家周末愉快!
引用
[1] 古诗词网
[2] 西窗烛